手持PDA扫码药品上传“码上放心”平台指南
本文将全面分析手持pda扫码药品上传 "码上放心" 平台的技术实现方式、操作流程和合规要求。
一、技术实现方式分析
1.1 手持 PDA 设备选型与技术规格
设备硬件要求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根据 "码上放心" 平台的技术规范,PDA 设备必须满足以下核心要求:
扫描精度方面,设备必须支持3mil 分辨率,确保能够识别 0.08mm 线宽的药品追溯码。这一精度要求对于准确读取 20 位药品追溯码至关重要。解码能力需要覆盖GS1-128、Data Matrix等主流码制,同时支持药品追溯码(20 位电子监管码)与医疗器械 UDI 码(GS1/HIBC 等格式)的双码识别。
处理器性能方面,建议采用 ≥6 核 1.8GHz 高性能处理器 **,确保快速处理扫码数据。内存配置推荐4+64GB 存储空间,支持药品企业 APP 与医疗机构物资管理系统无缝对接。这样的配置能够保证系统在批量扫码时的流畅运行。
通信能力是实现实时上传的关键。设备需要支持4G 全网通、WiFi、蓝牙等多种通讯方式,确保在不同网络环境下都能稳定传输数据。特别重要的是,设备应具备WiFi/4G 双模切换功能,在断网时能够自动缓存超过 2000 条数据,网络恢复后自动续传,避免数据丢失。
环境适应性对于医疗机构的实际应用场景至关重要。设备防护等级应达到IP65 或 IP67 标准,具备 1.5 米抗跌落能力。工作温度范围需支持 **-20℃至 50℃,适应仓库、物流等恶劣环境。电池续航方面,推荐配备5000mAh 大容量锂电池 **,支持全天候作业。
1.2 主流 PDA 品牌与平台适配情况
经过市场验证,以下型号的手持PDA 设备与 "码上放心" 平台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鸟鸟科技(N70S)系列是市场上最主流的选择。其中,鸟鸟N70S采用 Android 12 操作系统,搭载高性能八核处理器,配备 4+64GB 存储空间,支持激光扫描技术,可连续扫描多码并自动过滤重复数据。该设备还具备 IP67 防护等级,能够适应医院药房、仓库等复杂环境。
鸟鸟 X130则是一款药品追溯码一体机,集成高精度图像识别技术,单次最多可扫描 50 个追溯码,适用于大批量处理场景。
1.3 与平台的连接机制与数据传输
网络连接要求方面,"码上放心" 平台支持多种连接方式。有线连接可通过WiFi 或专线接入,确保网络稳定性。无线连接则支持4G 全网通,实现移动作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PDA 设备需要与电脑端服务端处于同一局域网内,默认端口为 1005 和 8989。
API 接口对接是实现数据交互的核心。平台提供了完整的 API 接口体系,包括流通企业快易通接口,企业可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接口采用XML 1.0 国际标准文件格式进行数据交换,支持的数据格式包括 XML 和 JSON,采用 UTF-8 编码。
数据传输加密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平台强制要求使用HTTPS 协议,采用 TLS 1.2 或更高版本。所有敏感数据必须进行加密传输,使用SHA256-RSA对请求参数签名,敏感字段需通过平台公钥加密。加密算法方面,对称加密采用 AES-128 或 AES-256,非对称加密使用 RSA 2048 位及以上,哈希算法采用 SHA-256 或 SHA-512。
1.4 扫码识别技术与准确性保障
追溯码技术标准方面,"码上放心" 平台的药品追溯码采用20 位数字加密编码,使用 Code 128C 一维条码和数字字符形式体现。追溯码分为三级:一级追溯码(药品最小销售包装)、二级追溯码(药品中包装)、三级追溯码(药品外层包装)。
扫码技术要求包括:条码类型为 Code 128C,条码密度≥7mils(建议≥10mils),数据类型为数字,数据长度 20 位,条码高度≥8mm,条码质量等级需达到 C (1.5) 级以上。颜色搭配方面,建议采用黑白颜色组合,也可使用白蓝、白绿、黄黑等组合。
提高识别准确率的措施包括:保持扫描距离在2-5cm范围内;确保扫描区域光线充足,追溯码无污损、褶皱,设备镜头清洁;支持正反面读码功能,提高扫描灵活性;通过 AI 算法自动剔除重复数据,确保批量扫描时数据准确性。
在不同光照和角度条件下,设备的识别率需达到99.5% 以上。对于曲面包装,追溯码条码符号表面曲度建议不大于 30 度。
二、详细操作流程
2.1 前期准备工作
平台入驻与认证是整个流程的第一步。企业需要在 "码上放心" 平台官网(https://www.mashangfangxin.com)点击【药品、中药饮片、医疗器械行业入驻】按钮进行入驻申请。入驻成功后,平台会邮寄数字证书,用于登录客户端进行各项追溯操作。企业需要缴纳技术服务费和数字证书费用,具体金额在入驻流程最后一步可见。
设备认证与绑定环节,企业需要完成平台认证,获取专属企业编码及 API 接口密钥。首次使用时,需要通过 WiFi 连接网络,由 PDA 厂商协助在 "码上放心" 平台完成接口绑定,确保设备与企业账号关联。设备认证需要提供设备序列号,由厂家协助完成与平台的直传接口绑定。
基础数据下载与同步是确保后续操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企业需要在电脑端 "码上放心" 客户端下载往来单位和药品信息:进入信息管理→往来单位管理界面,点击【导出 Txt(全量)】。然后通过数据线或 WiFi 将数据传输至 PDA 设备。在 PDA 的药溯管家 APP 中,进入数据下载界面,选中往来单位信息和基础药品信息,点击【更新选中信息】完成同步。
系统配置包括服务端设置和扫描设置。在 PDA 的药溯管家 APP 中,进入系统设置→服务端设置,填写与电脑服务端相同的 IP 地址,端口默认 1005,点击【网络测试】,提示 "服务器测试成功" 后点击【信息保存】。扫描设置建议开启自动生成单据号与显示药品信息功能。
2.2 药品入库操作流程
采购入库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在 PDA 主界面点击【采购入库】,可以选择自动生成单号或手动输入单号。输入往来单位时,可根据往来单位首字母或名称进行搜索查询。选择药品类型后,点击【开始扫描】按钮(设备左右两侧与屏幕下方的橙色按钮),对准追溯码开始扫描。扫描完成后,点击屏幕右下方返回键结束操作。
对于整箱药品,可以扫描外箱顶部或侧面的监管码,系统会自动关联箱内所有最小包装码,但需要提前在平台维护包装层级关系。扫描过程中,如果发现重复扫码,系统会提示 "该码已存在",需要检查是否重复入库。
退货入库操作稍有不同。在 PDA 扫码枪上打开 "药监通" 软件,点击进入【药品入库】→【退货入库】模块,用 PDA 扫码枪依次扫描采集需退货药品追溯码。完成扫码采集后,进入 "单据上传" 模块,"单据类型" 选择退货入库,勾选退货药品单号,点击上传按钮,数据将传送至电脑端。
调拨入库操作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部不同药房或仓库之间的药品转移。操作流程与采购入库类似,在选择入库类型时选择 "调拨入库",然后按照正常的扫码流程进行即可。
2.3 在库管理操作规范
货位管理是在库管理的基础。每个货位应有唯一编码(如 "库区 - 货架 - 层 - 位"),便于快速定位。通过给每个货位分配独立条码,实现快速定位和自动记录。药品应按类别、批号、效期分区存放,遵循 "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 原则。
移位调拨操作包括一步移库和两步移库两种方式。一步移库(实时移库)的操作流程为:扫描原库位→扫描商品→扫描目标库位,直接完成移库。两步移库则需要先将商品移库下架到某个容器,再将容器中的商品上架到目标库位。在 ERP 系统中进入 "移位单管理",选定需补货药品,打印 "移位单"。保管员使用 RF 扫描 "移位单" 条形码,根据提示找到目标货位,扫描货位条形码,核对药品信息,确认上架,完成补货。
效期管理与预警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系统应建立三级预警机制:距失效期 6-12 个月的药品,填写《近效期药品登记表》,反馈给销售和养护部门;距失效期 6 个月以内的药品,除填写登记表外,立即向质量管理部门发出预警通知;距失效期不足 1 个月的药品,加贴醒目近效期提示标签,口头着重强调尽快使用。
系统应设置效期预警指标:近效期商品数量占比控制在 5% 以内,临期商品金额占比不超过总库存价值的 3%,临期商品品种数不超过总 SKU 的 5%,临期商品月销售额占比不超过 0.3%。对于距失效期不足 3 个月且库存积压的药品,药库、药房联合启动专项评估,可通过内部科室调配、与其他医疗机构协商调剂等方式处理,确无使用价值的按报损流程规范销毁。
库存盘点操作包括日盘、周盘、月盘和季度全盘等方式。盘点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导出盘点前的库存数据作为基准,整理仓库及货架药品,做到摆放整齐、标签清晰,清除非药品杂物,选择营业结束后或非营业日进行盘点,盘点期间暂停药品的入库、出库、销售等业务操作或进行数据冻结。
盘点实施过程中,应采用 "见物盘物" 原则,根据实物数量记录,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等信息。盘点结束后,盘点人和复核人需在盘点单上签字确认。
盘点差异处理需要分级管理:小金额差异(≤100 元)由药房负责人审核,说明原因后调整系统数据;大金额差异(>100 元)上报医务科、财务科,调查(查看监控、核对出入库记录)后处理;破损 / 过期药品按医疗废物处理,记录数量并报财务科核销。
2.4 药品出库操作流程
销售出库操作的流程与入库类似,在 PDA 主界面点击【销售出库】,选择自动生成单号或手动输入单号,输入往来单位(可搜索查询),选择药品类型,点击【开始扫描】对准追溯码扫描,完成后点击返回键。
退货出库操作是指将药品退回给供应商或上级单位。在 PDA 上选择 "退货出库" 类型,然后按照正常的扫码流程进行操作即可。
调拨出库操作用于医疗机构内部药品的调配。选择 "调拨出库" 类型,扫描需要调出的药品,确认数量和目标科室后完成操作。
零售药店特殊操作稍有不同。零售药店在 PDA 上打开药品追溯 APP,选择 "药品零售" 模块,对准药品最小销售单元包装上的 20 位追溯码(以 "8" 开头)扫描,设备自动解析药品名称、批号、有效期等信息,然后一键上传至平台。
2.5 数据上传与验证
PDA 单据上传电脑服务端支持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推荐使用无线方式。操作流程为:入出库扫描完成后,返回主界面→【数据上传】→选择入出库类型→选择单据类型→选中需要导出的单据→点击【导出】,单据将通过无线上传至电脑码上放心服务端。
电脑端上传至码上放心平台需要确认单据已成功上传至电脑服务端,运行码上放心客户端,插入数字证书登录企业账号,在电脑码上放心客户端将单据上传至码上放心平台。上传成功后,可在平台的 "入出库单据"→"添加单据" 模块核查数据是否上传成功。
数据验证机制包括追溯验证功能,上游出库核销后,下游企业即刻获取追溯信息;下游入库核注后,平台自动进行追溯验证;可查询追溯验证报表和明细,包括入库药品验证结果、上游出库药品验证结果、入库药品验证统计等。
三、合规要求与监管政策
3.1 2025 年最新监管政策要求
国家层面的强制性要求正在加速推进。根据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2025 年 7 月 1 日起,定点医药机构销售环节必须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对此前已采购的无追溯码药品,列入 "无码库" 管理,暂可进行医保结算。2026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药品将实现追溯码全覆盖。
"码上放心" 平台的免费政策为企业减轻了负担。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阿里健康码上放心追溯平台针对全国零售药店(单体药店、直营连锁药店、加盟连锁药店)和医疗机构,免费提供基础追溯服务,包括追溯单据上传、单据验证等能力,同时免费提供大小码关联关系下载,提高终端扫码入库效率。
国家医保局的严监管措施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推进。国家医保局将充分发挥药品追溯码数据价值,构建各类大数据模型,拓展监管应用场景,对串换倒卖医保药品、空刷套刷医保卡、伪造处方等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开展精准打击。
3.2 法规体系要求
《药品管理法》的核心要求明确了药品追溯的法律地位。根据 2019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的《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实施药品追溯制度,按照规定提供追溯信息,保证药品可追溯。
追溯制度要求实现 "一物一码、一码同追",即药品最小包装单元可追溯、可核查。追溯范围覆盖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全生命周期;追溯主体包括上市许可持有人(MAH)、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追溯信息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等;信息保存期限不少于药品有效期满后 5 年(无有效期的不少于 5 年);技术要求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追溯系统需与国家药品追溯协同服务平台对接。
《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024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进一步细化了要求。该办法第五条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等应当遵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统一药品追溯标准和规范,建立并实施药品追溯制度,按照规定提供追溯信息,保证药品可追溯。第五十八条特别强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覆盖药品购进、储存、使用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开展追溯数据校验和采集,按规定提供药品追溯信息。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对药品经营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企业必须将药品追溯工作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按 GSP 规范建立覆盖采购、储存、销售全流程的追溯体系,核对上游入库药品追溯信息,对入出库追溯信息采集上传情况开展审核。
GSP 要求建立完善的药品追溯系统,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距失效日期不足 6 个月的药品,需单独标识并优先销售;失效前 3 个月须下架处理。销售药品需开具载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数量等信息的销售凭证,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药品流向全程追溯。
**《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导则》** 等标准规范由国家药监局组织编制,已全部发布实施。该导则规定了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和各参与方基本要求,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应包含药品追溯系统、药品追溯协同服务平台和药品追溯监管系统。
3.3 不同类型机构的差异化要求
医疗机构的特殊要求包括:建立覆盖药品购进、储存、使用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在调配发药环节同步采集追溯码,实现用药信息透明化,HIS 系统应支持药品出入库和门诊发药环节的药品追溯信息采集。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分级推进要求,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自 2025 年 5 月 1 日起、二级定点医疗机构自 2025 年 6 月 1 日起、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在销售药品时必须全流程记录药品的购进、使用、库存以及追溯码等信息。
零售药店的要求相对简单但同样严格。自 2025 年 4 月 1 日起,所有定点零售药店在销售医保药品时,必须实时采集并上传药品追溯码至医保系统,确保 "一药一码" 精准关联至购药人,实现全流程追溯,确保每盒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
零售药店还需要建立专人负责 "扫码 - 上传 - 核对" 全流程工作机制,将此项任务纳入日常工作清单,杜绝责任分散、推诿扯皮现象。
药品批发企业的要求最为严格。2025 年 2 月 1 日起,所有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总部应对所有赋码药品进行出入库扫码;2025 年 4 月 30 日前完成与药品追溯监管服务系统对接药品购销存、储运温湿度信息。
批发企业需要按照国家标准,使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自建或者委托的第三方药品信息化追溯系统,配置与经营药品规模相适应的扫码设备。
3.4 地方监管要求(以广东省 / 深圳市为例)
广东省的统一要求已经全面实施。自 2025 年 4 月 1 日起,广东省所有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已全面实施药品追溯码 "应采尽采、依码结算、依码支付" 管理,强制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在销售医保药品时必须扫描药品追溯码,系统依码进行医保结算。
广东省创新实施 "驾照式记分" 管理,对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负责医保结算审核的工作人员,以及定点零售药店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记分管理,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视情给予记 1-12 分。一个自然年度内记分达到 9 分及以上,暂停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 1 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记分累计达到 12 分的,终止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广东省共有 53700 多家定点医药机构接入采集追溯码子系统,接入率为 97.90%,累计采集追溯码 9.28 亿条。
深圳市的创新实践走在全国前列。2025 年 3 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通过升级自动发药机系统,成为深圳市首家实现发药环节追溯码全链路自动化采集的医疗机构。深圳市正在夯实医保基金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智能化监管防线,开展药品耗材追溯码采集应用,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
山东省的分阶段实施计划提供了参考。根据山东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方案,2025 年 11 月 1 日起,鼓励和支持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总部及其门店、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率先实现全品种扫码追溯工作;2026 年 1 月 1 日起,全省在营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总部、零售药店、医疗机构开展全部在售品种入出库扫码和数据上传工作;2027 年全省赋码药品实现全品种可追溯,形成互联互通的药品追溯数据链。
四、异常处理与应急措施
4.1 扫码异常处理机制
扫码失败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包括:
追溯码本身问题是最常见的原因。需要检查追溯码是否为 8 开头的 20 位条码,确认追溯码未被撕毁或污损,检查追溯码是否已经激活(可在码上放心客户端 > 追溯码管理 > 追溯码查询中查看)。
设备相关问题需要逐一排查。检查扫码设备是否支持 Code 128C 码制,确保扫描距离保持在 2-5cm 范围内,检查设备镜头是否清洁,确认设备电量充足,尝试重启设备或更换设备。
操作规范问题不容忽视。确保扫描时条码方向正确,避免反光或强光干扰,保持稳定的扫描动作,避免快速移动导致识别失败,对于曲面包装,确保曲度不大于 30 度。
网络中断的应急处理需要完善的机制保障。系统应具备断点续传功能,网络中断时自动缓存已扫码数据,缓存容量建议不低于 2000 条。网络恢复后,系统自动比对 "已上传数据" 与 "缓存数据",仅上传未同步的部分,避免重复关联或数据缺失。
临时解决方案包括:切换网络(优先切换至稳定的 4G/5G 网络,避免多人同时使用同一 WiFi 导致拥堵),使用移动热点设备确保网络覆盖,提前 30 分钟测试网络环境并记录信号强度。对于重要操作,可先在离线模式下扫码,待网络恢复后批量上传。
4.2 数据错误与系统故障处理
数据错误处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纠错机制。追溯码重复问题的处理方法是:系统提示 "该码已存在" 时,检查是否重复入库,确认是重复扫码则忽略或删除重复记录,如为不同批次药品需重新确认追溯码。
单据信息错误可通过以下方式修正:在药溯管家主界面→数据上传→根据单据分类筛选单据→左滑目标单据查看详情,可进行单据号修改(长按单据号,弹出修改界面)、单据类型修改(长按单据类型,选择新的类型)、往来单位修改(长按往来单位,选择新的单位)、追溯码删除(进入追溯码明细界面,左滑对应追溯码删除)。
系统故障应急处理需要明确的流程。硬件设备故障时,立即进行设备替换,使用备用设备继续操作,故障设备送修并记录故障情况,必要时联系设备厂商技术支持。
软件程序错误的处理包括:紧急发布修复补丁或临时解决方案,关闭并重新启动软件,检查软件版本是否为最新,更新软件至最新版本。
系统兼容性问题需要特别关注。部分老旧扫码设备可能因系统版本过低(如 Windows CE)或缺乏驱动程序,导致无法与电脑操作系统(如 Win11)兼容。需要联系设备厂商更新驱动或更换支持新系统的设备。
4.3 合规风险防控
上传虚假数据的法律责任极其严重。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提供虚假追溯信息可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对于假药、劣药,消费者可主张价款 10 倍或损失 3 倍赔偿。
未按规定扫码的后果包括:医保拒付(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未扫码药品无法进行医保基金结算),行政处罚(违反《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要求),信用记录受损(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风险防控措施包括:
建立内部审核机制,设立专人负责 "扫码 - 上传 - 核对" 全流程工作,定期对追溯数据进行自查自纠,建立追溯数据审核台账,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药品追溯相关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操作技能,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专项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定期考核员工的操作规范性。
技术保障措施包括:使用正版扫码设备和软件,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备份追溯数据,确保数据安全,安装防病毒软件,防止数据被恶意篡改。
4.4 应急预案制定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一级应急预案(轻微异常):扫码失败率低于 5%,网络中断时间少于 10 分钟。处理措施包括现场技术人员立即处理,使用备用设备,启用离线扫码功能。
二级应急预案(中度异常):扫码失败率 5%-20%,网络中断时间 10-30 分钟,系统部分功能故障。处理措施包括启动部门级应急响应,调用技术支持团队,启用应急扫码设备,必要时手动录入关键数据。
三级应急预案(严重异常):扫码失败率超过 20%,网络中断时间超过 30 分钟,系统瘫痪无法使用。处理措施包括启动单位级应急响应,立即上报分管领导,启用手工记录方式,必要时暂停相关业务,等待系统恢复。
应急联系方式应包括:码上放心平台客服电话:400-9500-111;设备厂商技术支持热线;单位内部应急小组联系方式;医保部门监督电话;药监部门投诉举报电话。
五、实施建议与总结
基于以上全面分析,针对你作为医疗机构、药店或医药企业的药品扫码上传 "码上放心" 平台需求,提出以下实施建议:
设备选型建议:优先选择鸟鸟N70S型号 PDA,这些设备经过市场验证,与平台兼容性良好。设备配置应满足:3mil 分辨率、6 核以上处理器、4+64GB 内存、IP65 以上防护等级、5000mAh 电池、支持 4G/WiFi 双模。
实施步骤建议:第一阶段(1-2 周)完成平台入驻、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第二阶段(2-3 周)进行系统配置、基础数据导入、测试运行;第三阶段(持续)正式运行、定期评估、持续优化。
合规要点总结:必须在 2025 年 7 月 1 日前完成医保药品销售扫码,2026 年 1 月 1 日前实现全量采集上传。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追溯。不同类型机构需根据各自的时间节点和要求推进实施。
风险防控重点:严禁上传虚假数据,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数据备份。特别注意广东省已实施 "驾照式记分" 管理,违规将影响个人职业发展。
通过以上全面的技术实现方案、详细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合规要求,你可以确保药品扫码上传 "码上放心" 平台的顺利实施,既满足监管要求,又提高工作效率,为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和医保基金安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