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无线数据采集终端,也叫PDA手持终端,其工作原理主要通过内置的条码扫描头或RFID读写模块,对商品、资产或物流单据等信息进行快速识别和采集,然后利用内置的处理器将这些原始数据转换成数字化的信息,再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上传到后台服务器,实现现场数据的快速更新和交互。同时,它还可以接收服务器端指令进行即时处理和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流通闭环,让管理者随时掌握真实可靠的业务信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以N60、N70、N73系列无线数据采集终端为例)通过集成传感器、通信模块与数据处理单元,实现物理数据的采集、处理与无线传输,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核心环节:
多模态传感器协同
条码/二维码扫描:内置高精度扫描引擎,通过激光或图像传感器捕捉条码光信号,解码为数字信息(如Code 128、QR Code)。
RFID读写:
低频(LF):125kHz/134.2kHz频段,读取动物标签或门禁卡(EMID协议)。
高频(HF):13.56MHz频段,支持NFC协议(如Mifare Classic),用于身份证或支付卡读取。
超高频(UHF):920-925MHz(中国频段),基于EPC C1 Gen2协议,批量读取托盘标签(最远25米)。
OCR识别:通过摄像头拍摄文本(如身份证、单据),利用算法提取结构化数据。
环境感知扩展
测温/测振模块:红外传感器测量物体表面温度(±0.1℃精度),振动传感器监测设备状态(加速度0.1-199.9m/s²)。
指纹/人脸识别:电容式指纹模块(FBI认证)或摄像头实现生物特征验证。
边缘计算能力
高性能处理器:联发科8核2.0GHz芯片实时处理扫描数据(如N72S系列),支持多任务并行(如后台同步与前端扫描)。
本地缓存:4GB/8GB RAM + 128GB ROM存储临时数据,断网时可暂存10万条记录(视配置)。
协议适配与标准化
数据清洗:过滤无效条码(如破损码),按预设规则格式化(如GS1-128编码转换为SKU)。
多协议兼容:支持Modbus、DL/T645等工业协议,适配ERP/WMS系统接口。
通信技术选择
蜂窝网络:4G全网通模块(TD-LTE/FDD-LTE),实时上传数据至云端服务器。
Wi-Fi 6:双频(2.4GHz/5GHz)支持802.11ax协议,仓库内无缝漫游,传输速率≥1200Mbps。
蓝牙5.1:短距离连接打印机、血糖仪等外设(传输距离≤10米)。
传输安全机制
加密传输:AES-256加密算法保障数据安全,PSAM卡支持金融级双向认证。
断点续传:网络中断时自动缓存数据,恢复后优先补传关键业务信息(如出库单)。
续航与快充
大容量电池:11700mAh锂聚合物电池(N72SH手柄款),连续作业≥12小时,支持PE快充(3小时充满)。
低温适配:冷库款采用耐寒电池(-25℃正常充放电),抗冷凝屏幕消除雾气干扰。
工业级防护
结构强化:IP67防护(防尘防水)、1.5米跌落防护(6面4角测试),适应仓库粉尘、户外雨水环境。
宽温运行:工作温度-20℃~60℃(防爆款支持Ex ib IIC T4 Gb防爆认证)。
入库扫描:
终端扫描货物条码/RFID标签,自动匹配采购单,数据经Wi-Fi上传至系统的库存模块。
盘点作业:
批量读取货架标签,本地汇总差异数据,4G网络同步至管理系统生成报告。
出库校验:
扫描订单二维码,调取库存位置,蓝牙连接打印机输出发货单。
效率提升:单设备日处理量超5000条,减少人工干预90%。
灵活扩展:支持硬件定制(如UHF模块、测温头)与软件适配(鸿蒙OS、统信系统)。
全场景覆盖:从-25℃冷库到化工防爆环境,均能稳定运行。
无线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多模态传感、边缘计算与低延迟通信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处理-传输闭环,成为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核心工具,其模块化设计进一步满足行业定制化需求。
联系电话
扫一扫提交